生查子
东风不解愁,偷展湘裙衩①。
独夜背纱笼②,影著纤腰画。
爇尽水沉烟③,露滴鸳鸯瓦④。
花骨冷宜香⑤,小立樱桃下。
【注解】
①湘裙:指用湘地丝绸制成的裙子。
②纱笼:用纱制成的灯笼。
③爇:燃烧。
水沉:也就是水沉香、沉乔。
④鸳鸯瓦:一对瓦。
⑤花骨:花蕾,俗称花骨朵,。
【典评】
词人在上片用寥寥几笔就勾画出了一位怀春女子的哀婉形象。
许多评论家都说纳兰“尤善小令”
,从这首词可见一斑。
词人在此没有直接去刻画女子的长相,而从她的衣着和纤纤腰身入手,从侧面将女子的姿态相貌展露无遗,引起无限遐想,想来这位女子多么温柔,多么秀气。
古人作诗的最高境界就是写景抒情在言而未言、虚实相间的遐想,这首词的上片就有着“深山不见寺,唯听暮鼓声”
的意境。
上片围绕着女子身上之物展开描写,为读者刻画了一位女子的朦胧容貌。
纳兰在下片将大部分笔墨倾注于写景,描写了女子身边的景象。
印入眼帘的是沉香燃尽的刹那,冉冉香烟升腾而起,随后散落于空气里,好像女子的愁丝飞散一般。
夜色渐深,怀春女子却依然孤单徘徊。
又转向鸳鸯瓦,露珠已经沾湿了瓦片,又表明了深夜无法入眠的苦闷。
鸳鸯瓦自成双,而她却仍然孑然一身。
这里采用了双反衬单、用喜托悲的写法,更加悲苦孤凄。
作者用花骨来喻指女子,站在樱桃花下,清丽绝俗,悲凄之余,显得更加生动。
这首《生查子》是咏愁之曲,词上片画人,下片写景,没有一句愁叹,可到处都流露着浓郁的悲愁。
画面寂静而唯美,勾勒人物形象时没用冗长的词句,只用寥寥几笔就丰富了女子的形态内涵,笔法细致而贴切。
环境的渲染和衬托更为怀春女子的形象添了几许愁绪。
情景相融,文辞自然而优美,画中人与人之心都丰满而生动,实为佳作。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