林下闺房世罕俦,偕隐足风流①。

今来忍见②,鹤孤华表,人远罗浮。

中年定不禁哀乐,其奈忆曾游。

浣花微雨,采菱斜日,欲去还留。

【注解】

①偕隐:又同隐居,诗词中经常指夫妇一起回归故乡。

②忍:同“认”

,指“认识”

【典评】

纳兰的作品中写田园之趣的不少,向往隐居的心常有表述,基本都与与友人相关。

由于家族的关系,纳兰从小就接受正统的满人教育,所以在优越的家庭条件之下,必然服从长辈的安排,理所当然地过着被安排好的生活。

然而偏偏这才子生性多情,喜好结交江南之土,因而,在结交中必然为友人所同化。

可是,同是吟诗作词之人,为何友人如此放荡不羁,自己心中却百般纠结?于是一片赞美之词中,就必然能读出纳兰对这种生活羡慕之情。

文首的“林下”

二字,原指高士们的山林田野的隐居之处,之后被理解为赞美妇女的“林下风气”

后一句,频繁得用典。

先是用“忍见”

,“忍”

字同“认”

,有“夫国之疑二三子,莫忍老臣”

的说法。

之后描述夫妻的隐居生活,又说鹤孤华表,即取用鹤生性孤高的特点,托物寄情,在词中意为远隔尘世,幽居在这装饰清雅别致的房子里。

纳兰的心声,如此地诚恳:现在亲眼目睹你们的隐居仙境,风景秀美,你们住在这精致华美的房子里,远离凡尘的浮名,舒适安宁,确实令人羡慕。

下阕之言,更加充溢了赞美之情,说到这自然美景,肯定会常常回想这美好的感觉。

“浣花”

、“微雨”

、“采菱”

、“斜日”

,这些剪影都是生动的景色,组合成田园安乐详和的美好乐土的样子。

最后作者发出感叹:“欲去还留”

这耕种的愉悦和超然之意,实在叫人嫉妒不已,也就是说怎样都看不够那小桥流水。

纳兰这首词,从表面上看,很像是首馈赠之作。

写给隐居的友人,赞扬他对生活的田园之情。

其实在字句之间,纳兰也表达了对退隐尘世,隐居林下生活的渴望,也无意倾吐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。

不贪心的纳兰,也许只求有“种豆南山下,草盛豆苗稀”

的一方净土,他就已经满足了。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