鞭影落春堤①,绿锦障泥卷②。

脉脉逗菱丝,嫩水吴姬眼③。

啮膝带香归④,谁整樱桃宴⑤。

蜡泪恼东风,旧垒眠新燕。

【注解】

①鞭影:挥舞马鞭的影子。

②障泥:也就是马鞯。

因垂于马腹两侧用于遮挡尘土而得名。

③嫩水:指春水。

吴姬:指吴地的美女。

④啮膝:良马的名字。

⑤樱桃宴:科举时代庆祝新进士及第的宴席。

始于唐僖宗时期,后世泛指文人雅会。

【典评】

一骑骏马,长堤飞去如画,鞭影横飞催着马儿飞驰,两侧马鞯尘土飞扬。

路边女子秋波流转,脉脉含情,赛过了吴国美女的风情。

带着满身的春光芳香,我骑马归来。

是谁摆了这场庆祝新科进士的宴席?和煦的东风徐徐而来,蜡影跳跃着“泪流满面”

梁上的燕巢依旧,却住进了一双新来的燕子。

纳兰于清康熙十五年(1676年)殿试考中“二甲七名”

,正是春风得意、意气纷发之时,这首词正是作于此时。

上片写骑马游春堤时一路的所见所闻,下片则写归来时的伤感之心。

策马游城时,路遇美景美人,年轻的纳兰心中必然是深藏抱负。

而后下片承接写“归”

,“啮膝带香归”

,众人眼中的倾羡让词人归来后仍带着满身芬芳。

此处的“香”

并非单纯地实指芳香的味道,亦可指词人的心境。

“樱桃宴”

上觥筹交错间,庆祝声此起彼伏,怎教人不想起“春风得意马蹄疾,一日看尽长安花”

的潇洒姿态!

下片的“蜡泪”

常常出现在诗词中,表悲凉之意,一个“恼”

字为蜡烛增添了几许灵动,恼怒东风为何几次三番戏弄?不再是顾影自怜的悲凄形象,拟人化后的蜡烛与“东风”

如同一对冤家。

末句“新”

“旧”

对比,暗喻时光流逝,“新燕”

住进“旧垒”

中,尽管含有感慨之意,可依然明媚欢乐,因为此时的词人,正是那巢中的新燕,一切才刚刚开始。

《生查子》是纳兰早期的代表作之一,与后期纳兰词的悱恻哀怨大不相同。

我们可以看出彼时的他英姿勃发,正当年少,也正是这种差异,才让我们更感慨于命运之苦。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