眼底风光留不住,和暖和香,又上雕鞍去①。

欲倩烟丝遮别路,垂杨那是相思树。

惆怅玉颜成间阻,何事东风,不作繁华主。

断带②依然留乞句,斑骓一系无寻处。

【注解】

①雕鞍:雕饰着精美花纹的马鞍。

②断带:割断了的衣带。

这里用李商隐《柳枝词序》序云:商隐从弟李让山遇洛中里女子柳枝,诵商隐《燕台诗》,“柳枝惊问:‘谁人有此,谁人为是?’让山谓曰:‘此吾里中少年叔耳。

’柳枝手断长带,结让山为赠叔,乞诗。”

【典评】

纳兰在这首词里没有点明分离的时间,可从“和暖和香”

、“烟丝”

、“东风”

、“垂杨”

这些意象看来,应当是大地回春的时节。

纳兰并未故意将与伊人分离的春天写成黯然无色,只是如实地描写了它的浓丽,从而抒发了自己在那大好春光时分离的苦闷心情。

“眼底风光留不住”

套用了辛弃疾的“有底风光留不住。

烟波万顷春江橹”

,那个“又”

字表明已经不是第一次分离。

我们这时就明白,“眼底风光”

并非是指杨柳曼妙、风花雪月,指的是就要远行的旅人。

下片转换角度,抒发了旅人的伤别心情。

伊人不愿旅人离去,而旅人也舍不得伊人,但圣命难违,旅人只好离家远行,最终“玉颜成间阻”

旅人这时的心里充满了悲痛惆怅,所以开始抱怨为何东风就不能留住那繁华旧梦呢?隐喻着为何幸福无法永驻呢?东风“不作繁华主”

,纳兰正是借此抒发了最无可奈何的感叹。

尾句再次转换角度,描写了伊人的思念之情。

伊人割断的衣带上还留着那时她求旅人写的诗句,但现在旅人远行,和自己隔了几重山,也不知道他的坐骑如今系于何处。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